中国内地数字银行
依托互联网开展业务的民营银行,通过对各类前沿金融科技技术的运用,实现了用户和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,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;亚太其他地区近几年也开始奋起直追,以政策先行,设置专门的牌照资质,积极布局数字银行。
中国内地(大陆)的数字银行有两大类市场 参与者⸺一类是传统银行建立的直销银行, 另一类则是民营银行中选择以纯互联网形 式运营的银行。两者皆选择以互联网作为业 务开展的渠道,同样倚重前沿技术以满足监 管要求、增加业务的多样性,为银行业注入 了新鲜的血液。
2013年7月,民生银行率先成立了直销银行部。直销银行偏向于传统银行在互联网渠道 的延伸,其帮助传统银行在服务模式和销售 渠道进行数字化转型,用户可通过直销银行,足不出户即可开立II、III类账户,满足银 行服务的基本需求。直销银行通常以传统银 行电子银行部/互联网金融部或事业部的形 式存在,极少部分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开办, 后者在业务范围方面与传统银行稍有不同。 如中信银行与百度2017年发起成立的百信银 行,在原银监会发布的批文中,限定百信银行 为有限牌照商业银行,可在线上开展存贷、结 算、债券、外汇、银行卡、电子票据承兑与贴 现等银行业务。
截至2018年底,国内直销银行已多达114家, 其中城商行直销银行70家,占比61.4%;农 商行直销银行26家,占比22.8%;股份制银行直销银行7家,占比6.1%。直销银行本指银 行不依赖物理网点、通过线上渠道使银行服 务更易获取的商业模式,但目前国内的直销 银行更偏向于银行APP,与理想的直销银行 模式尚有差距。这是由于国内直销银行多与 母行共享资源,未能像百信银行一样独立运 营,其组织架构、战略定位、决策机制等对创新 都有较多限制。加上大部分直销银行在IT技 术方面投入有限,目前国内的直销银行大部 分只是将线下入口移至线上,在功能和客群 上与手机银行同质化严重,未能充分发挥互 联网属性的优势。未来,直销银行可考虑通 过开放银行战略实现转型,将场景与金融服 务相结合,使其真正成为为用户提供差异化 服务的线上渠道。
而民营银行中选择以纯互联网形式运营的 银行,一直在扮演着创新者的角色。2014年原银监会批准了第一批民营银行。从设立目的而言,民营银行可被看作对当前银行体系建立的补充和完善。在获批成立的民营银行中,有部分银行选择以纯互联网的形式运营,微众银行、网商银行和四川新网银行便是其中的代表。三家在股东背景中皆有互联网公司或科技公司的参股,且根据各自资源优势,侧重于不同的业务方向和用户客群,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银行产品,践行着全新的银行经营模式。
三家银行皆以面向长尾人群的资产业务(小额贷款)切入市场,并将金融与生活场景深度结合, 致力于提供无处不在的银行服务。同时以上 互联网银行还积极推进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 云计算、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技术的研发与应 用。其中,微众银行成功建成了完全自主可控、 可支撑亿量级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银行核心 系统,该架构保障了其高于99.99%的产品可用率,支撑了3.2亿笔/天的交易峰值,更将每 客户的IT运维成本降低至3.6元/年,敏捷性也 大大提升。网商银行亦将其核心系统运行在 云和分布式架构之上,基于全分布式架构 SOFAStack、金融云计算平台、移动互联平台、 金融大数据平台和OceanBase数据库等技 术,建立了“三地五中心”的容灾架构。
截 至 2 0 1 8 年 1 2 月 3 1 日 ,微 众 银 行 与 网 商 银 行 在 成 立 后 的 3 - 4 年 间 ,皆 已 扭 亏 为 盈 ,净 利 润 分 别 为24.7亿元与6.58亿元,进入稳中求进、持续探索的阶段;新网银行亦在2018年实现净利润3.68亿 元,呈现良好态势 。总体而言,互联网银行在中国内地(大陆)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,但业态欣 欣向荣,打破了以往用户必须步入银行网点或是打开银行APP才可享受银行服务的模式,在 践行普惠金融的同时,取得了远远领先于国际同行的市场表现,实现了商业可持续发展。
最后更新于
这有帮助吗?